近三年,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年均增长超10%

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举行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上获悉,近三年,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年均增长超10%。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联动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科技、绿色、民营小微、养老等政策文件,金融支持领域实现对五篇大文章基本覆盖。

上半年,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向“五篇大文章”领域发放政策性资金643亿元,占地区央行政策性资金总额的四分之三,撬动相关领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一般贷款。同时,北京市分行与产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密切协作,充分发挥政策合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一是构建科技金融“四梁八柱”。北京市分行建立健全多维度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在近年来出台的科技金融政策文件基础上,今年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创新发展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意见》《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两份文件,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科创金融政策框架。

据统计,“京创融”“京创通”“京制通”等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累计投放超11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领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在京落地。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培育70家中关村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创新多元化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引导银行推出100多款科技信贷特色产品。搭建“科创金融产品超市”等科技金融支撑服务平台,有效促进银企对接;打造“中关村科技金融大讲堂”“融汇中关村”品牌,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万亿元,近五年增速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贷覆盖面已接近60%。上半年,北京共有41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债融资1590亿元,同比增长40.2%,发行科创票据302亿元。

二是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今年北京市分行聚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较大的建筑领域,印发了信贷支持建筑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与密云、平谷区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支持生态涵养区绿色低碳发展。同时,优化绿色金融评价和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推动华夏银行、北京银行、恒丰银行北京分行等银行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北京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以来,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专项再贷款支持32个碳减排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金额15.2亿元,带动年碳减排量超30万吨。

截至6月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超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绿色建筑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同比增长40.5%;今年上半年发行绿色债券499亿元。

三是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深化民营小微、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强化金融与首贷贴息、担保补助、风险补偿资金等优惠政策的有机结合,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发挥好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和“创信融”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功能,银企对接系统已推动银行走访企业近46万次,融资落地超1900亿元,“创信融”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助力银行向2.1万家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近250亿元。

6月末,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3%,处于历史低位。创业担保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余额同比增速超70%。

四是探索超大城市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北京市分行联合民政等部门推动落实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辖内银行完善养老金融组织机构,制定养老专项信贷办法,加大对“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近期,北京市分行进一步梳理北京地区养老机构名单,发挥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作用,助力提高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效能。

同时,北京市分行持续推进银行网点和线上服务亲老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人等群体支付习惯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北京地区银行网点现金服务适老化改造完成率达99%。

五是推动建设首都数字金融生态圈。北京市分行持续加强金融数据与政务数据的整合应用,提升银行信贷识别和投放能力。深入推进辖内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引导银行积极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加强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的赋能运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此外,北京市分行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全场景试点应用,已落地线上线下场景近68.6万个,今年实现数字人民币税费缴纳场景全覆盖,部分地区以数字人民币形式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发放工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潘福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