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韩国强占25年苏岩礁有望收复?中韩海警激烈对峙2小时,中方持刀拦截,中方回应!
2025年2月26日,黄海海域风高浪急,一艘韩国1400吨级海洋调查船“大地号”在韩国海警舰艇护航下,悄然逼近中国苏岩礁海域。韩方目标直指中方新建的直径和高度均达数十米的钢结构设施。当韩方船只抵近至设施约1公里处时,三艘中国海警橡皮艇如离弦之箭,携刀破浪拦截,双方陷入长达2小时的紧张对峙。
韩国媒体事后渲染“中方持刀威胁”,而中方回应称刀具实为渔民作业工具,钢结构设施属“养殖用途”,并强调该海域为中国领海。这场冲突的背后,牵动着中韩围绕苏岩礁长达25年的主权博弈。
苏岩礁的争端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韩国在抗美援朝期间,借机在苏岩礁周边展开秘密测绘。2000年,韩国趁中国海军力量薄弱之机,在苏岩礁最高峰南侧65米处,违法建造高76米(相当于15层楼)的“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配备直升机坪、雷达和码头,形成事实占领。
2001年1月26日,韩国政府单方面将苏岩礁更名为“离於岛”,并以此为依据主张专属经济区。这种“先占后法”的操作,既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水下暗礁不得作为领土主张依据”的规定,更无视中国自隋唐时期便存续的历史主权记录。
苏岩礁距上海仅150海里,向西俯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向东扼守东海至太平洋航道,与麻菜珩、外磕脚沙洲等岛礁共同构成中国东海防御链。若失守此地,韩国军事力量将获得直插中国沿海的跳板,日本海上自卫队亦可借道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该海域已探明油气储量超200亿吨,渔业年产值逾百亿元。韩国在此设立的海洋平台,实质是资源掠夺的前哨站。其2018年秘密钻探数据显示,仅苏岩礁东南区块的天然气储量,即可满足韩国30%的年度能源需求。
作为完全隐没于海面下5米的暗礁,苏岩礁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东海龙宫”。《山海经》《述异记》等典籍记载了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在此寻访仙山的传说,明清海防图志更明确标注其为中国海疆界标。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苏岩礁作为“高潮时没入水中的自然形成陆地”,不具备主张专属经济区的资格。中国提供的1895年英国海军测绘档案、1935年民国政府《领海界线图》等证据链,完整证明其主权归属。
韩国试图通过三项操作制造法理假象:虚构“离於岛”地名,炮制文化关联性;将平台伪装成“人工岛屿”,主张200海里经济区;曲解《中韩渔业协定》过渡条款,扩大执法范围。
展开全文
这种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的行径,遭国际海洋法庭多次否定。2016年南海仲裁案明确:人工设施不改变领土属性,这对苏岩礁争议具有直接参照意义。
2025年对峙事件中,中国海警展现的快速反应能力,折射出近年来的装备革新:万吨级海警船常态化巡航东海;无人机群构建海空立体监控网;渔民“海上民兵”制度的战术化运用。这种“军民融合”模式,使中国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占据主动。
中国正通过多边机制瓦解韩国法理基础: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东海划界案;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经验移植东海;就韩方平台危害航行安全向国际海事组织申诉。
针对韩国在苏岩礁海域的非法收益,中国已实施对涉事韩企实施跨境金融审查;暂停韩国水产进口许可证发放;在青岛自贸区设立替代性能源交易中心。
短期(1-2年):中国可能借鉴南沙模式,通过扩建设施实现实际控制。钢结构平台或将升级为综合观测站,配备海水淡化、卫星通讯等功能,形成“既成事实”。
中期(3-5年):随着东海油气田联合开发计划推进,中日韩三方能源利益交织,韩国或被迫回到谈判桌。中国可借RCEP经贸纽带,将苏岩礁问题纳入区域合作框架。
长期(5年以上):若韩国持续挑衅,中国或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将苏岩礁纳入国土防卫体系。这种“以空制海”策略,在美济礁、永暑礁实践中已获验证。
苏岩礁的波涛里,激荡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决心。从2025年黄海对峙的刀光剑影,到未来智慧海洋城市的蓝图,这片蓝色国土的得失,关乎的不仅是资源与航道,更是一个古老海洋文明的尊严与复兴。当中国海警船划破黎明的海平面时,那道曙光,终将照亮属于中国的深蓝疆界。